10月7日,泽连斯基在讲话时握紧拳头,语气充满无奈:“俄军还在炸我们的天然气设施。”对乌克兰人民来说,冬天的寒冷早已通过被炸断的输气管道悄悄渗透进来。即使想度过这个冬季,光是购买天然气的费用就需要花费30亿美元,而这笔钱,和温暖,都成了奢望。 早在今年4月,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就曾透露,俄军长达半年的攻击已导致乌克兰天然气产量减少近50%。到了10月,情况变得更加严峻,俄军连续几天发射上百架无人机和导弹,专门瞄准能源设施。哈尔科夫、波尔塔瓦等产气重地遭遇重创,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设施被炸毁,导致全国产能直接锐减40%以上。 波尔塔瓦州被称为乌克兰的“能源粮仓”,这里的设施一旦被摧毁,本土天然气产量几乎不足以维持日常需求。为了弥补缺口,乌克兰不得不从欧洲购买“天价气”。自今年1月起,乌克兰停止了俄罗斯的天然气过境,欧洲的气价直接飙升至50欧元每兆瓦时,较往年翻了几倍。即使花了30亿美元,买到的天然气量也不过是往年一半左右。
然而,问题远不止于此。“运不进来,送不到家”成为新困境。铁路线被炸得坑坑洼洼,运输天然气的槽罐车几乎无法正常行驶。即使是基辅郊区的加油站,也排起了长队,燃料的缺口已经接近20%。一些小村镇开始实施限气措施,敖德萨州数百户家庭已经断了供,很多老年人只得穿上厚棉袄,靠生火取暖。随着物流的中断,物价也一路上涨。2022年,乌克兰的通胀率一度飙升至26.6%,如今食品和取暖设备的价格又在不断攀升,超市里的应急灯和蜡烛被抢购一空。有网友分享视频说:“买罐液化气要排3小时队,价格是去年的3倍。”而乌克兰央行早已表示,天然气价格还将继续上涨,老百姓只能咬牙忍受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,乌克兰这30亿美元的“过冬费”几乎全靠借债。乌克兰现已完全依赖西方的贷款生存,外债占到了GDP的95%。未来十年,仅重建所需的资金就达到5240亿美元,而实际到手的援助远不足预期。虽然欧盟在10月初提供了40亿欧元援助,但这笔钱大多来自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,且这依然是贷款而非赠款,终究是需要偿还的。泽连斯基的团队急于向欧盟争取更多资金,同时要求工人在空袭中抢修设施。然而,俄军的无人机不断袭击,刚刚修复的管道说不定就会被炸断,修复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破坏的速度。 一些网友发布了哈尔科夫居民的视频,画面中,老人将所有厚衣服裹在身上,家中的温度计显示只有12℃,孩子们抱着暖水袋写作业。评论中有人说:“这已经不是最艰难的冬天,接下来的每一年可能都会更糟。”能源设施的不断破坏、债务的持续增加,冬天依然如期而至。泽连斯基表示,“我们会拼到最后”,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他们拼的,不仅仅是生存,更是能否在严寒的冬夜里等到春天的到来。 这30亿美元的“过冬费”是否能够通过贷款维持下去?被炸毁的不仅是能源设施,还有乌克兰人民对温暖冬季的期望。你认为他们能够撑过这个冬天吗?
发布于:天津市金御优配-股票加杠杆网站-按天配资平台-股票日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