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.163】“伤寒”五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鞕,脉沉细者,此为“阳微结”,必有表,复有里也。
脉沉细,病在里也;头汗出,病在表也。
假令“纯阴结”,不得复有外证,悉入在里;
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:脉虽沉细,不得为“少阴病”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“少阴”。可与“小柴胡汤”,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
“伤寒”,是麻黄汤证,结果病人出现了头汗,五六日过了,就是准备要传经了。没有好——病人出现“头汗,微恶寒,手足冷”。在经方里面,张仲景讲四逆、手足逆冷的时候就比较危险。这里讲“手脚冷”就是手指尖到手腕关节、脚趾头到脚踝骨的地方。四逆则不是,四逆是手指尖到手肘、脚趾头到脚膝盖关节,四逆就很危险了。所以你不要说:“老师,手足冷,用四逆汤!”病人还没有讲完,你四逆汤就开完了——生附子下去就是太过了。当然,如果你太过了的话,一剂下去没感觉:“老师,是痨症。”再回头吃痨症的方子。应该有感觉的,他会没感觉?
五六日要传经了,结果他传经的症状是“头汗出”,一直不断的出来,这种头汗就是坐在那里不动也会流汗(动了流汗正常,头是诸阳之会,所以你运动,比如你在吃饭或者怎么样,身上没有汗,头上会有一点点汗;运动的时候头会先出汗,因为头是诸阳之会。)这个病人不动头都有汗,有一点点恶寒,手脚冷,“心下满”就是胃里面胀满,“口不欲食,大便鞭,脉沉细者,此为阳微结”。这是什么呢?“必有表,复有里也”。意思就是:“脉沉细”代表病是沉在里面。表证和里证通通有,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就是病人阳气没有办法发散时就会产生“又有表复有里”的症状,它有个名称,称为“阳微结”,微结在里面。所以中医写阳气微结在里面的时候只是一个症状,并不是说胃癌、肠癌,它不这样写。所以你读中医的书很好玩、很开心,没有病症没有癌症就不会受到惊吓。有一种医学是专门吓人的,名字取得很可怕,听完还没有开始治疗你就吓得半死了,当场在椅子上就软掉了。这种“有表复有里”:头汗,恶寒,心下满是表证;口不欲食,大便鞭是“有里”,表里都有。“脉沉细,病在里”,“头汗出,是病在表”。
如果是“纯阴结”(刚刚讲的是“阳微结”,一点点结到),纯是阴结结到,“不得复有外症”。怎么知道阴结跟阳结?很简单:阴结的时候完全看不到阳证、看不到热证,结在里面——纯阴结“不得复有外症,悉入在里”,全部是里证。
“阳微结”是半表半里,所以脉虽然是沉细,但不是少阴病,因为他还有阳明的症状。这已经是替后面的《少阴篇》开始下注脚了,让大家慢慢导引入《少阴篇》。所以只要知道阴结到、病在阴(阴有三阴:太阴、少阴和厥阴)的时候看不到阳证,这个时候不得有汗,阴证都埋在里面。而“阳微结”还有汗,代表还有阳证,所以还是可以用小柴胡汤。如果小柴胡汤还没好的话,“得屎而解”,因为条辨“口不欲食”的后面陈述的是“大便鞭”,大便出来自然而然就好了。到时你可以加点大柴胡汤都可以。
这个条辨的主要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:即使是“脉沉细”(我们介绍到阴证时,第一个就是“脉沉细”,脉沉细就可以判断是阴证,没有阳证了),不一定都是阴证——表里症都有的时候,还是会摸到沉细的脉,千万不要依据沉细的脉来判断是纯阴证。所以中医的“望闻问切”,切脉是属最末流的,最好的是“望闻问”。看阴证的时候一“望”就看到了,眼睛一看:阴证!你看那个人在那边不太讲话,静静地就是阴;跑来跑去,动来动去的就是阳;一看阴有阳,阴阳并结的时候就是癌症了,这是很危险的症状;如果是很表现的、表现在外面的阳和阴,这种是半表半里的症状。阳证在动,因为你看到了动了:气色很光鲜,很亮丽等等,这都是阳证,很好辨。这里只是告诉你,千万不要依照“脉沉细”就开处方了。
现在很多中医想表现出很厉害,不看你这个人,仅凭摸个脉:你就是少阴症,接着开处方——“脉沉细”是麻黄附子细辛汤!其实不是,他还有阳微结的症状,你没有问其他情况,药一下去,他不是阴结在里面,而是阳证,结果大便更硬、更鞭。这就不对,所以诸位千万要注意这一点。条辨的意义就在这里。
后面讲了“得屎而解”,有的人是口渴就解了,有的人是胃气回复后解掉、病就好了。所以诸位记得一个大原则:治病,我们不管他是多重的病都不要怕。有的一看到病人是胰脏癌、肝癌就手软,不要怕。无论如何你想尽办法让他胃口正常、睡觉正常、大小便正常,让他不口渴,然后运动有流汗,有汗就好,因为阴证无汗。有个病人会告诉你:“奇怪,我没有办法流汗。”像我们治疗肾脏衰竭的,再给他运动他也不流汗,然后我们强逼他流汗,什么叫强逼他的汗?用热水泡下去,然后吃完以后再用姜汤煮得很辣让他喝下去,流汗啦!但是流汗之后奄奄一息:“啊~流这汗好辛苦,快断气了的感觉。”那是心脏还不能恢复——可以让他汗,但是汗出来没有办法承受,这只是强令他发汗。可是我们治疗的时候让他精神慢慢恢复起来,一运动之后他开始流汗,得汗则解,(肾脏病的人大便本来就便秘,不能控制大便,大便就常常秘到。肾主二便,不单单是指小便,还指大便),大便也恢复正常。所以你不管遇到内证、里面的病是什么,诸位按辨证论治的时候,看到他需要时一定要处方,想尽办法把他调成能够睡觉,能够胃口很好,大小便正常,这个人基本上已经救回来了。
附倪师注解《伤寒论》中该条辨下的内容:
“头汗出,微恶寒”,这两个就是有表证。“手足冷,心下满”就是病邪入里了,就是表有邪、里面也有邪。“口不欲食”,吃东西吃不下去,就是里面虚掉了。大便硬,大便为什么硬?就是蠕动量不够了,大便自己流出来,大肠是一节一节的,所以正常的大便是一段一段的,不会出成一“条状”,此为“阳微结”。什么叫阳结到了?人的身体,阴寒在内,阳浮在外,消化系统因为有寒结在内,所以蠕动就减缓了,这特候胃里面还有一点余热,这胃的余热会往上冲,冲到头上去了,热会出来第一个就是到头。所以人流汗第一个就是头,手脚还没流汗之前,头就会先流汗。我们手脚的温度都是从胃热来的,脾主四肢,因为里面冷掉了,所以手足冷,所以微热在上面,里面整个是阴寒掉了。
“心下满,口不欲食”,里面胀满闷闷的、肠胃都没有蠕动了,肠胃没有蠕动就不想吃东西。“必有表复有里也”,有伤寒表证也有里寒证。“脉沉细,病在里也”,如果摸到脉沉细就是病在里,这条辨就是为后面要介绍的铺路:“有汗必为阳证,阴证无汗”,后面要介绍的少阴、太阴、厥阴都是没有汗的,就好像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,看不到寒证是纯热证,到了阴证完全没有汗,所以头还有汗就是阳证还在,病就很好治。最怕是没有汗,没有汗并不是伤寒表证的无汗,而是根本津液都没有了,病进入阴证,就是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阴证就是在讲“脏”了。所以头汗出,病在表也,代表“阳微结”;如果纯阴结,必无汗,完全没有汗的,一般来说摸到病人的脉,如果是很微细的时候,就是少阴证,少阴病的脉很细很弱。阳明、少阳、太阳的脉很洪大,麻黄汤证的无汗脉是很洪大的。所以这一条辨就是说在太阳证也可以看到脉微细,“脉虽沉细,不得为少阴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。”遇到这种危急的时候,里面阴寒很盛的话,照理说可以开少阴证的药,像麻黄附子细辛汤。少阴证的主证就是脉微细,要确定是少阴证就是无汗,有汗小柴胡汤就好了,所以整个条辨讲的就是阴证没有表汗,阳证才会有汗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御优配-股票加杠杆网站-按天配资平台-股票日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