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国军方一句“全球仅三国我无法战胜”的宣言,直接把英法这对千年宿敌的军事实力摊上了台面。 当法国高调点名“只有美、中、俄(算半个)能让我服软”,英国的名字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 这背后究竟是法国在吹牛,还是英国真的连“对手席”都挤不进去了?
翻开历史账本,英法的军事恩怨从没断过。 中世纪英国长弓手吊打法国重骑兵,拿破仑时代英国海军封锁法国舰队,二战时两国又各自扛起反法西斯大旗。 可如今呢? 法国核航母“戴高乐号”坐镇地中海,英国“伊丽莎白女王号”带着美国F-35战机跑亚太刷存在感。 表面是北约盟友,暗地里谁都不服谁。
法国的核弹头数量(290枚)比英国(225枚)多一截,但这还不是关键。 真正让法国硬气的是:从潜射导弹到空基核弹,全是自家研发。 M51导弹从凯旋级核潜艇发射,阵风战机挂载ASMP-A核导弹,法国总统按个钮就能启动核打击。 英国呢? 核弹头得用美国造的“三叉戟”导弹,连维护都得定期运回美国。 更憋屈的是——核按钮的最终批准权捏在华盛顿手里。
2016年英国议会投票续命核武项目时,仅以8票优势险胜。 连自家议员都质疑:这算哪门子独立核力量? 法国人冷笑:连核武器都靠外包,还谈什么大国地位?
法国陆军现役20万人,勒克莱尔坦克222辆,虎式武装直升机随时待命。 英国陆军只有7.5万人,挑战者2主战坦克账面上有213辆,实际能开动的不到25辆!因为维护经费短缺,大量坦克成了“零件捐赠者”,甚至拆了东墙补西墙。 乌克兰战场上,英国咬牙捐出14辆坦克后,自家装甲部队直接瘫痪。
英国双航母吨位占优,但2021年“伊丽莎白女王号”首闯南海时,8架F-35B舰载机里6架是美国的。 法国“戴高乐号”虽小,却是实打实的核动力弹射航母,30架舰载机清一色国产阵风。 让英国难堪的是:6艘45型驱逐舰常年因动力故障趴窝,法国21艘护卫舰却满世界跑。
空军差距更赤裸。 法国1055架战机中,180架阵风战斗机全自主研制,2022年光出口埃及24架就赚50亿欧元。 英国663架战机里,主力是美制F-35,但48架的规模连填满航母甲板都勉强。 台风战机?那是欧洲多国拼凑的“联名款”。
达索公司独立研发阵风战机,印度一次下单26架;海军集团自造核潜艇,连反应堆都100%国产。 法国军工的底气是:从导弹到坦克,没有一件装备需要进口。
英国BAE系统公司呢? 参与F-35项目听起来光鲜,实则只分到机身制造环节。 2023年因美国供应链断供,英国6架F-35B延迟交付。英国国防部曾吹嘘“挑战者3”坦克升级计划,结果因预算砍到肉里,改造进度至今停留在PPT阶段。
法国能源自主的底牌,是西非马里那座世界级铀矿。 这座矿让法国核电成本全球最低,军工厂用电几乎免费。 空客飞机、勒克莱尔坦克、凯撒自行火炮——全靠着铀矿撑起的廉价能源疯狂量产。
可当马里军政府收回矿权,转手交给俄罗斯瓦格纳集团时,法国人傻眼了。 一夜之间,核电站燃料告急,军工生产线成本暴涨。 英国媒体幸灾乐祸:没了非洲铀矿,法国还能硬气多久?
英国军费确实比法国高(715亿 vs 550亿美元),但钱都花哪儿了? 买美国战机、租美军基地、交北约“保护费”。 结果呢? 陆军规模缩水到历史最低,炮兵部队连打两周的炮弹都凑不齐。 俄乌冲突爆发后,英国咬牙捐出32门自走炮给乌克兰,转头发现自家仓库已空,紧急向瑞典买二手货救急。
全国适龄青年中仅0.5%愿意参军,陆军现役跌破10万人。 英国防部内部报告承认:“若卷入高强度战争,兵力撑不过一个月”。
当然法国也不是没软肋。当中美俄五代机满天飞时,法国阵风还是“魔改四代半”。 下一代航母PANG计划喊了十年,模型做了好几版,可首舰服役要等到2038年。 戴高乐号已超期服役,甲板锈迹斑斑。
俄罗斯瓦格纳控制马里铀矿后,法国能源命脉被切断。 军工成本飙升、核电电价翻倍、连农业补贴都开始缩水。那些“全球唯二半对手”的豪言,正被非洲沙漠的矿车碾得粉碎。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:法国真能打赢英国吗? 看看英国陆军那25辆能动的坦克,再看看法国在西非的19个军事基地——答案似乎不言而喻。 但当法国人吹嘘“只有美中俄配当对手”时,他们没说的是:俄罗斯那“半个”的资格,正在用非洲铀矿的现实威胁,把法国的骄傲一寸寸敲裂。
金御优配-股票加杠杆网站-按天配资平台-股票日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