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创板日报》7月26日讯(记者李佳怡)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,在上海启幕。本届大会汇聚800余家全球企业参展,3000余项前沿展品即将集中发布,覆盖大模型、AI终端、智能机器人等核心领域。
在这场科技盛典中,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、财联社、《科创板日报》承办,以及学而思与东浩兰生协办,以“AI+教育:重塑未来学习新生态”为主题的“链合π圆桌会”正在火热进行中。
从通用医疗模型与AI的融合,到产教结合的场景革新,再到资本视角下的产业重构,AI+教育的每一步探索都在重新定义学习的边界。本场活动汇聚了“AI+教育”领域的先锋企业、学术专家以及资深投资人,围绕“AI+教育”的未来发展展开深度交流与互动。
在现场,国海证券教育分析师谭瑞峤发表主题演讲《AI+教育,破解“不可能三角”》,其以投研视角切入,揭示了AI技术如何重构教育行业的底层逻辑。
在谭瑞峤看来,AI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:L0-L5。
在2023年生成式AI爆发前,教育行业处于L0阶段,AI应用局限于决策式AI,仅能实现作业批改等浅层功能;随着生成式AI突破,行业进入L1的智能问答阶段,AI开始逐渐具备文字、语音答疑的能力;第三个阶段则是L2学习引导阶段,文字、语音交互支持基础教学辅助;而2025年可能是AI+教育的关键转折点,即L3主动教学阶段,AI能辅助教师完成深度知识传授与学习规划,带来商业模式的突破。
值得关注的是,谭瑞峤认为,AI技术演进正在逼近L4阶段的“虚拟教师”,最终有机会实现L5“大规模个性化教育”阶段。“教育行一直面临着‘不可能三角’困境,即教育的优质、普惠和个性化。而随着AI技术的突破,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在不久将来可能有机会实现。”
在AI教育产品商业化落地方面,谭瑞峤认为,需要在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两个维度上突破用户使用的心理边界。“语言学习类产品是AI教育最快实现商业化落地的赛道”,“AI能够提供强大的情感价值与交互形态,用户在与AI口语陪练老师交互时,能够减少心理负担。”
谭瑞峤还将AI+教育的市场竞争分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个阶段是套壳阶段,2023年大语言模型刚出现时,企业通过接入通用大模型快速推出产品,同质化严重,流量成为竞争关键;第二个阶段为垂类模型致胜期,企业开始进行垂类模型的研发;而在第三阶段,则以品牌和IP核心竞争力为主,具备IP积累与全场景覆盖能力的企业将领先市场。
“在AI教育时代,大公司或许能够实现产品切入全场景、全载体、全学科和全年龄段。”谭瑞峤称,“在AI的赋能下,教育行业将面临快速的发展和迭代,使破解‘不可能三角’成为可能。”
金御优配-股票加杠杆网站-按天配资平台-股票日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